科技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进展>> 科技成果

我国首次获得完整的热液硫化物烟囱体和海底热液活动区生物样本

发布日期: 2013-09-23 09:35:05

日前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了解到,在印度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获重大发现,一块热液硫化物烟囱体和一些活的热液喷口处的海底生物样本成为迄今为止此次环球大洋科考在印度洋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完整的热液硫化物烟囱体和热液活动区生物样本。

这块热液硫化物烟囱体重约48公斤,长度为70厘米,反映了海底热液喷口的典型特征,对研究和比较三大洋热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这也是我国科学家找到的形态保持最好、包含内容最为丰富的热液硫化物矿体。首次获得的热液活动区生物体附着在热液硫化物烟囱体上,有海葵、貌似植物的甲壳类动物藤壶等。这些生物因其生存于高温、高压的海底热液喷口处而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特殊的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据介绍,在获取热液硫化物烟囱体和热液活动区生物样本3天前,“大洋一号”船上的科学家就通过电视抓斗的监视屏幕清楚地看到了正在喷发的海底热液喷口和典型的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现象。3天之后,科学家们再次回到同一个位置进行热液硫化物取样工作:动力定位系统准确地使船舶就位于海底已知热液喷口的南侧40米处。11时10分,电视抓斗接近海底后,根据海底情况逐渐向喷口的中心靠拢。当屏幕上出现了一根一端固定于海底的绳子时,大家一片惊呼。这是科学家们3天前就看见的最具特殊标志的一件海底物品。两次在2000多米的海底看到同一件物品,这标志着“大洋一号”船舶动力定位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在场的所有操作人员都增强了信心。

11时50分,电视抓斗接近了喷口,并在抓斗下方出现了一块大小合适的突出物体。科学家们立即指令电视抓斗下放着底,进行取样,很快,屏幕上显示一块固体和一些活的海底生物进入到了电视抓斗斗体中。

“抓到热液硫化物了!”好的消息不胫而走,电视抓斗收到甲板上时,很多船队员都来到现场欲一睹为快。13时05分,电视抓斗缓缓张开了它那巨大的斗臂,一块新鲜的热液硫化物烟囱体被吐在了甲板上,同时还有一些活的海底生物,有6只鸡蛋大小的海葵最为显眼。

这些“宝贝”一到甲板上,就受到了精心的呵护,生物和地质科考队员立即对其进行取样和描述。其他的科研人员和船员则围在四周,用相机来记录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至此,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中脊上都取到了硫化物的样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航段,科学家们都是在第一次取样时就抓到了硫化物样品。而这次在印度洋上,是在“大洋一号”船到达印度洋中脊作业区调查了近20天,经过9次电视抓斗取样后,才取到了这块高品质的热液硫化物样品和热液活动区生物样本,可谓来之不易。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