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母船的贡献——大洋29航次

发布日期: 2013-10-31 09:35:03

夜色笼罩着“海洋六号”驾驶室,只有成排的仪表闪烁着荧光。远方的海面上,“潜龙一号”红色的频闪灯不停跳动闪亮。凭借这如豆灯光,船长蓝明华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方位,果断、沉稳地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指令,指挥驾驶员调整航向、航速,直到船舶靠近潜器并顺利将其回收。

与传统的放艇回收方式不同,“潜龙一号”采取船上挂钩的回收方式,“这就对船舶操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海况差及夜间作业时,操纵更加困难。”蓝明华说。

事实上,作为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远洋科考船,“海洋六号”拥有其他船舶难以匹敌的灵活的操纵性能,特别是其配备的双侧推和可360度旋回的双主推,能够实现船舶在原地360度旋转、前后左右平移等特殊操纵,在回收AUV时极为便利。

即便如此,“海洋六号”大副管鹏告诉记者,由于海上作业受风和流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回收AUV时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每次布放和回收AUV时,船长都会到驾驶台亲自指挥。

AUV浮出水面后,会通过铱星短信和无线电向母船报告定位信息,母船据此开往潜器所在海面;夜间,在近距离时,可通过观察红色的频闪灯快速寻找和定位。在接近潜器后,船舶的操作必须非常谨慎。“在南海综合试航时,船长已经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配合回收AUV的船舶操作流程,如控制船速、航向、船舶姿态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能否安全、快捷地回收AUV。”管鹏补充说。

在实际操控中,当船舶行驶到距离AUV约1倍船长时,船速要降至1节左右。由于“海洋六号”采取右舷回收设备,驾驶台会根据AUV的实际横距,不断调整船速和船首向,操纵船舶平稳靠近AUV。

“潜龙一号”自带的牵引绳长约30米。当船舶行驶至船艏与AUV齐平时,要将两者的横距控制在40米左右,同时给AUV下达指令抛出牵引绳,船舶则继续向前缓行。

由于AUV最终要在船艉部由吊机起吊回收到甲板,当AUV抵达船舶中部时,在保持船舶对地速度为零的前提下,驾驶员应将船艏左转,使船艉部尽量接近牵引绳。后甲板的回收人员则在此时抛出捞绳器,勾住牵引绳。

“在这个环节,前后方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管鹏特别强调。当勾住AUV牵引绳时,后甲板通知驾驶台适当增加船速,使船向前行驶并右转,以防止AUV距离船舶过近,发生碰撞或卷入船底。与此同时,回收人员要拉拽绳索,将AUV拖向船艉部;在AUV到达船艉后,船速慢慢降低至1.5节左右,并调整船艏到大致顶风顶流方向,稳定船身配合船尾挂钩作业。

有时候,会出现数次抛钩却未勾住牵引绳,而AUV已漂流至船艉的情况。“这就需要后甲板回收人员在第一时间通知驾驶员,驾驶员马上确定AUV与船舶右舷的横距,如横距足够则马上倒车至适当位置,如横距不够则应利用侧推和主推,使船舶向左平移足够距离后再倒车,之后再按常规步骤回收。”管鹏说。

要安全回收AUV,船舶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在回收AUV时,船舶最好的姿态是顶风顶流,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轻船舶摇摆。如果风向和海流不一致,则应将船艏调整到与船舶漂航时相反的方向,尽量避免船舶受横风影响,保持稳定。

可以断言,随着技术难点的一一突破,在未来的海洋地质工作中,AUV将作为重要的海底作业手段而广为应用。回收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6000米AUV项目的技术难点之一,在这次“潜龙一号”的试验性应用中,这一技术接受了全面检验,潜器的每一次回收,包括在夜间以及较差海况下回收,都很顺利。但诚如管鹏所言,“要安全快捷地回收AUV,需要后甲板与驾驶台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及时沟通”,无论技术如何进步,AUV的回收都离不开母船的参与、配合,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潜龙一号”在这次试验性应用中的数次成功回收,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左起,三副李吉操作,船长蓝明华发布指令,二副黄棉煜瞭望
(刘维)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