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大洋一号远航3.8万海里归来 闯入海盗猖獗区调查

发布日期: 2013-11-19 15:59:09

大洋一号远航3.8万海里归来 闯入海盗猖獗区调查

执行我国大洋第26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考察船停靠青岛港(中国海洋报 记者姚宝龙摄)

近日,我国大洋科考主力船舶“大洋一号”船,历时245天,航行38030海里,在完成我国大洋第26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务后,返回了青岛。

12月27日,记者登上载誉而归的“大洋一号”船,探访大洋26航次的故事。

据悉,“大洋一号”船此次执行我国大洋第26航次科考任务,自今年4月28日从三亚起航以来,历时245天,完成6个航段科考任务,在西北印度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尼日利亚几内亚湾、西南印度洋5个重点调查海区开展调查。共有来自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国内外35家单位的186人参加了此次科考。

“大洋一号”船全体科考队员发扬了“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穿越印度洋、大西洋,途经海盗出没的海域,克服了时间长、任务重等困难,新发现两处热液硫化物矿区,取得了六大突破。新发现两处热液硫化物矿区获得六项重大突破

据该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本航次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深海环境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洋调查航次,具有时间长、任务重、高精尖设备储备应用多等特点,取得了六大突破。

第一大突破为通过采用热液异常探测、无人遥控潜水机器人观测、电视抓斗取样等综合调查手段,科考人员在西北印度洋洋中脊发现一处非活动海底热液区,这在国际上属首次。第二大突破为在北大西洋脊赤道北附近发现一处海底热液活动区。这两处海底热液区的发现,使我国发现的多金属硫化物海底热液区增加到35处,获得了种类丰富的珍贵样品,以及地质、生物、环境和地球物理等数据资料,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热液活动对比研究提供了宝贵样品和基础数据。第三大突破为获取了3处新热液异常和地质异常新发现。

第四大突破为科学家首次实现了我国在南大西洋对海底热液喷口区的生物环境调查,并首次自主操作和利用无人缆控潜水器观测到活动的“黑烟囱”,在“烟囱”周围观测到许多耐高温、耐高压、不怕剧毒、无需氧气的热液生物,这为生物基因、地质环境特征、生物群落和微生物分布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样品和数据资料,对热液区生态学研究意义重大。

本航次科学家在南大西洋进行地质取样作业时利用电视抓斗单次作业成功获取1.2吨的多金属硫化物,创造了我国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史上单次成功获得多金属硫化物样品量最多的纪录,成为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史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我国海底硫化物资源探查和相关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战场”。

从2009年就开始参与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杨耀民告诉记者,我国热液硫化物调查起步比较晚,2005年才借助已有地质资料,对太平洋和印度洋开始进行一些调查。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大洋科考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较快,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热液硫化物成矿需要稳定的成矿环境和充足的岩浆热源,南大西洋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同时,硫化物分布不规律,洋中脊地形复杂,寻找热液活动区的难度相当大。”杨耀民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在三层楼上用渔钩钓地面上的一根针”。

杨耀民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挺进大洋,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能力。“硫化物的发现只是大洋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大洋调查更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一支队伍,促进了科学研究、探测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五大突破是,本航次在北大西洋作业时,首次由科考队员独立成功应用无人缆控潜水器开展调查,标志着我国无人缆控潜水器应用走向成熟。同时,科学家在TAG热液区成功完成8条测线作业,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拖曳式资源综合探测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充分验证,并在大西洋获得了宝贵的多金属硫化物矿藏资料,为我国今后在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区域的研究增加了重要的新技术手段。

第六大突破是,本航次成功开展了被誉为“中尼两国海洋科技合作开创性之旅”的中尼首次联合调查航次,这是首次在非洲国家专属经济区开展的以我为主的国际联合调查。此次在尼日利亚西部大陆边缘获得了高精度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特征资料,将对研究该区域的构造演化、水文、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填补了尼日利亚在此区域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空白,引领中非海洋科技领域合作迈入新阶段。

搏风斗浪勇闯海盗猖獗区

本航次大洋科考遇到了我国大洋科考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首次在海盗猖獗的西北印度洋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这给船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船舶保障方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出航前针对不同海域海盗活动特点,制定了防海盗预案和应急措施,并在各个航段都设立了防海盗领导小组。同时,在航渡期间开展了防海盗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加大了防海盗演习力度,此外在调查期间还开展了24小时不间断防海盗值班,加强加密巡视,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该区域科学考察任务。

据北海分局副局长刘心成介绍,此次北海分局先后派出72人负责“大洋一号”船环球科考的航行安全、科技装备、日常生活、海况预报、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指挥等工作。

此外,作为“大洋一号”船保障工作的总体协调部门,北海分局科技处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统筹安排各项任务,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装备技术处则做好船舶设备保障工作,在备航期间完成船舶改装和修理工程;指挥处及时做好通讯保障、指挥调度等工作。

据介绍,“大洋一号”船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综合性远洋科考船,今年已经有28年的船龄。“大洋一号”科考船将于2013年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和设备更新工作,计划于2013年底前执行新航次的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记者王晶)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