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蛟龙”号首次从海底取回布放科学仪器

发布日期: 2015-01-12 13:09:30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月10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取回了8天前在一热液喷口布放的自容式高温温度计和硫化物生长仪。这是“蛟龙”号首次从海底取回此前布放的科学仪器,体现了其定点精细作业的巨大优势。

海底有特殊的温度、压力和酸碱环境,特别是海底热液区的高温热液喷口温度高达约300℃,其环境和生态系统更为特殊。这样的环境是实验室难以模仿的,因此科学家非常希望在海底布放科学仪器,进行原位科学试验,而这是传统科考手段难以做到的。

“自容式高温温度计记录了热液喷口8天的温度,其记录的数据呈明显规律性变化。硫化物生长仪是为观测热液喷口环境下烟囱体的生长情况,这些数据和样品对研究海底热液非常珍贵。”当日搭乘“蛟龙”号下潜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说。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左)、潜航员唐嘉陵(中)和女潜航员学员张奕

出“蛟龙”号载人舱,向队友挥手致意

随船科学家表示,“蛟龙”号能精确在科学家定点的热液口布放科学试验和观测仪器并在一段时间后成功回收,体现了“蛟龙”号定点精细作业的强大优势,“蛟龙”号对深海研究来说是一把“利器”。

当日,“蛟龙”号还搭载中国首名女潜航员学员张奕下潜,她说:“之前见了很多‘蛟龙’号拍摄的高清视频和照片,也想象过无数次海底景象,这次自己真正来到海底还是很激动,特别是在潜水器坐底的那一刻。”

“我负责潜水器与母船的水声通讯,每隔15分钟向母船报告一次潜水器状态,并学习主驾驶唐嘉陵的航行和机械手操作,记录一些取样的时间和地点。”张奕说,“机械手操作确实比想象的要难,操控它远比自己的手难很多,在这方面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此次下潜,“蛟龙”号还测得一高温喷口温度为350℃并取得了非保压水样,找到一处非活动硫化物堆积体,开展了一次地热测量,获取了短柱状沉积物样3个、低温热液产物蛋白石1千克和岩石11.5千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硫化物

据悉,2013年年底,中国从130名候选人中选拔出了第二批潜航员学员共6人,其中包括张奕和赵晟娅2名女学员,她们也是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