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蛟龙重返西南印度洋执行下潜任务 新潜航员训练

发布日期: 2015-02-03 08:33:56

1月29日,完成补给后重返西南印度洋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龙旂热液区执行了2014年度~2015年度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次下潜,张奕作为第二批潜航员学员,首次接受了载人潜水器主驾驶适应性培训。

当日担任“蛟龙”号主驾驶的唐嘉陵告诉记者,按照培训计划,在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开始上浮后,他将主驾驶的位置交给了张奕,并指导她接受主驾驶适应性操作。唐嘉陵介绍,当天海况较差,潜水器浮出水面后非常晃,但张奕整个过程表现得很沉稳。

“这些操作在水池都做过,但真正到海上实践操作的经验很宝贵。”张奕说,“在这次下潜中,我也感受到注重操作细节的重要性,主驾驶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潜水器带来危险。”

本次下潜完成了潜水器功能复核,进行了高清海底视频拍摄,对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矿区龙旂热液区的典型热液喷口进行了详细观察,取得了热液羽状流水样8升、玄武岩1块9.5千克、烟囱体1块0.9千克以及附带微生物的硫化物1块0.5千克等。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硫化物样品

当日搭乘“蛟龙”号下潜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研究员杨耀民说,本次下潜初步探明龙旂热液区的M区和S区热液喷口呈东西向分布,发现有少量贻贝分布的大型硫化物堆积丘,本次下潜获取的样品为龙旂热液区热液喷口的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更详细的基础性资料。

1月31日,“蛟龙”号继续在龙旂热液区下潜,科学家在海底观察确认洋壳断层对海底热液区和烟囱体喷发有明显控制作用。

搭乘“蛟龙”号下潜的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说,“蛟龙”号作业区域在龙旂热液区南部,这里的热液区范围虽然不大,但很特殊,烟囱体十分高大。通过观察确认,这个热液区除存在近东西向洋壳断层外,还有近南北向洋壳断层,洋壳断层对海底热液区和烟囱体喷发有明显控制作用。周怀阳曾于2013年6月18日乘“蛟龙”号在南中国海的一个冷泉区下潜,那也是“蛟龙”号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

31日的下潜中,“蛟龙”号采集了近底5米的海水8升,获取了大烟囱风化崩落到其基部的硫化物样品1块0.68千克、氧化物1块0.26千克以及热液烟囱附近的玄武岩样品1块6.2千克。当日,“蛟龙”号还首次成功使用激光标尺在海底开展作业。周怀阳介绍:“激光标尺有两条间距10厘米的激光,射在烟囱体上后潜水器拍摄视频和图片,回来后就可以利用图像资料测量烟囱体大小。这次下潜,两条激光在岩石和烟囱体上都进行了测试。”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