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蛟龙号创造中国深海科考平均下潜2850米(组图)

发布日期: 2015-02-03 08:37:08

■ 中国海洋报记者 高悦

1月19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抵达毛里求斯靠港补给。本航段是“蛟龙”号首次到西南印度洋执行科考任务,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成功开展9次下潜,平均下潜深度2850米,创下了中国深海科考多项第一,取得众多突破性成果。

  低温渗漏区生物群落

开展热点研究创造多项第一

在地形复杂的深海热液极端环境下开展调查作业,是国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难题,特别是高温热液喷口作为国际海洋学研究热点,“蛟龙”号测量到其温度高达376℃,采集到了高温保压热液流体、多金属硫化物、玄武岩和各种深海生物样品,完成了相关检测设备的精确布放。

本航段是“蛟龙”号在深海热液区的开创性应用,首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活动热液系统开展载人深潜探测,对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及合同区外不同类型的热液系统进行了精细的调查研究;首次获得西南印度洋脊的热液流体特征;首次精细开展西南印度洋脊不同热液区的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首次在西南印度洋脊东段确认低温热液区等。

热液系统的近底精细调查研究,为合同区的资源评价和环境基线研究、全球尺度下热液生物区系的划分,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样品和数据,为大规模碳酸盐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资料。调查证明龙旂热液区是世界上已知的大规模洋中脊热液喷口区之一,具有强烈的热液喷发活动,活动历史长、喷发热液温度高,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

“蛟龙”号的成功下潜,再次证明其具备的独特深海作业技术优势和稳定的作业性能,还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为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展深海热液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海洋地质等多学科前沿性研究提供了支撑,也为我国科学家引领该区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综合研究提供了可能,改变了只能搭载和利用国外载人潜水器开展研究的被动局面。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