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您当前的位置:

把《诗经》带入大洋深处 我国新命名124个海底地理名称

发布日期:2015-10-10 11:08:09

 

国家海洋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昨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其中太平洋101个,印度洋15个、大西洋8个。在此次命名中,苏轼等北宋三苏、王勃等初唐四杰、牛郎织女等名称都被采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中国大洋地理实体及热液区位置示意图。

124个名称将分批向国际组织提交 通过后成为全世界的标准地名

什么是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林绍花介绍说: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并可划分界限的地貌单元,赋予其标准名称的行为称为海底命名,海底地名包含通名和专名两部分。通名是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型的词语,专名是用来区分每个地理实体的词语。如地名“织女平顶山”,“平顶海山”为海底地理实体的一种类型,是通名;“织女”为该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即专名。

国际海底区域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根据国际有关规定,如果一个海底地理实体完全或超过50%的面积位于国家的领海以外,则该国地名管理机构可向国际组织申报其名称,审议通过后录入国际海底地名辞典,成为全世界的标准地名。

据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介绍,负责国际海底实体命名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SCUFN),它主要负责制定海底地名的命名标准,审议批准成员国提交的提案。SCUFN目前由12名委员组成,我国2011年成为其正式成员。

2010年以来,国家海洋局都组织国内有关单位编制地名提案,派代表团参加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年会,提交我国命名提案,并参与审议其他国家的提案。截至去年,SCUFN已经连续召开了27次会议,今年的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年会将于10月12日在巴西召开,国家海洋局将派出5人组成的代表团参会,并提交20个地名提案。

资料显示,2014年SCUFN发布的最新海底地名辞典中,包含了3862个地名,包括我国提交核准的43个地名提案其中中国大洋协会编制提案39个,这些地名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使用。

    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

据大洋协会副主任李波介绍,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国际海底区域地理实体命名工作。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大洋协会,共先后组织开展了36个大洋航次,发现了大量尚未命名的国际海底地理实体。为使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科学化和规范化,大洋协会组织力量就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内容、程序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建立了通名和专名数据库。并在大洋航次成果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系统化、标准化命名工作。

此外,李波说,大洋协会在大洋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热液区和热液喷口,尽管海底热液区和热液喷口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实体,但在大洋调查中有特殊意义,也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和收录,共命名42个。

 

 
我国新命名124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
 
    “采薇海山群”、“牛郎平顶海山”等名称让海底充满诗情画意

在命名过程中,除按照有关国际规定保证上述地名有着明确、正确的形态外,还具备取自《诗经》、古代人名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专名”。命名中大量采用《诗经》中的词语、比如“采薇平顶海山”、“采杞平顶海山”、“维嘉平顶海山”等。除此以外,还大量采用我国古代人名、中华传说,如“苏轼海丘”、“王勃海丘”、“蓬莱海山”、“牛郎平顶海山”、“织女平顶海山”等,可谓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集中彰显我国几十年来在国际海域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石青峰说,此次地名的公布和使用,将有利于各类海洋图件的编制和海洋的科学勘测、开发管理,有利于科学工作者开展对有关区域及研究对象的认识和描述。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这项工作体现了国家科研调查实力、文化传播力和服务于国际社会的国家软实力,是当下各国扩展海洋权益的新形式,传统海洋大国均成立了专门的海底命名机构,开展有关工作。

据了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随着上述地名的公开和使用,将集中彰显我国几十年来在国际海域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也充分表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海底活动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270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