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向阳红10”科考获多项突破 完成首次远洋征程

发布日期: 2016-07-27 09:45:54

中非国际联合调查航次期间,中方和外方专家在“向10”甲板合影。 海洋二所供图 

浙江在线7月2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孙湫词) 顺利完成首次远洋科考征程的“向阳红10”科考船7月25日回到深圳。这艘年轻的科考船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我省民营造船企业共建,在过去的7个多月里经历了大洋风浪的洗礼,先后完成了大洋40航次A段及中国—莫桑比克、中国—塞舌尔大陆边缘海洋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科考任务。

记者7月25日登上“向阳红10”,看到船舱门上贴着大红的福字、餐厅里悬着彩带——科考队员们在大洋上迎来新春的痕迹还留着。后甲板的木质表面,经过西南印度洋海浪的洗刷,平添沧桑之感。参加中非国际合作调查航次的科考队员们不及上岸,就在船上的会议室向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组汇报本次科考成果。

6月1日以来,“向阳红10”在莫桑比克东部海域和塞舌尔北部海域两个调查区研究地形地貌、沉积物厚度、地壳结构等特征,为两国大陆架划界工作提供科技支持。这是我国继2012年帮助尼日利亚开展大陆架调查后,再次与非洲国家开展此类合作,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东非大陆边缘这一科研热点地区开展大陆架调查。来自国内9家科研单位的32名中方专家和来自莫桑比克的6名科学家组成联合科考队密切协作。该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唐勇研究员介绍说,本次调查区域处在西风带边缘,科考队员沉着应对恶劣海况,争分夺秒工作,取得了大量宝贵数据。

科考队运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填补了莫桑比克东部海域和塞舌尔北部海域多项海洋科学调查数据的空白。唐勇介绍,在莫桑比克东部海域,科考队先后投放13个海底地震仪(OBS),取得数据后又全部成功回收。利用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和多波束测绘取得的剖面,清晰地展示了莫桑比克海盆的地质特征。海水温盐深调查为研究该区域的洋流和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在塞舌尔北部海域,多波束测绘使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该区域海底地形剖面,“向阳红10”装备的可视抓斗还在海底表面抓取了上百千克的岩石样品。

科考队员一如既往地发扬了拼搏精神,最终完成的工作量成倍超出预期。“进行地震探测时,一部气枪发生问题,爆破组的几名成员不分昼夜工作了20小时,反复维修、试验,连续投放、回收气枪8次,终于解除了故障。”唐勇说。回收OBS时遭遇风浪,53岁的航次临时党委书记阮爱国研究员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加入80后、90后年轻科考队员组成的队伍,在后甲板奋力拉动缆绳。

中非国际合作调查航次为莫桑比克和塞舌尔两国提供了关键的大陆架科研信息。据了解,塞舌尔政府提出,8月份即派遣专家赶赴海洋二所,共同处理数据。两名参加科考的莫桑比克专家已明确意向,希望明年到海洋二所和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向阳红10”船是2015年12月从三亚启航的,首先进行的是大洋40航次A段科考任务。“向阳红10”船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潜龙二号”,成功完成大洋首潜。“潜龙二号”先后获得了数百平方公里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地貌数据、近海底磁力数据及其他多种探测传感器数据;发现了多处热液异常点,这是我国大洋热液探测的重大突破。

完成“潜龙二号”大洋应用试验后,“向阳红10”又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开展勘探作业和环境基线、生物多样性等调查,这是我国远洋科考船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向阳红10”和其前辈一样,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大洋40航次三四航段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周建平研究员告诉记者,科考队员除开展地震、磁力等观测外,还首次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应用性试验,科学家将来可以在原生环境中研究深水微生物。

“向阳红10”是我国第一艘引入民间资本的远洋科考船。本次远征大洋,在停泊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补给期间,“向阳红10”吸引了该国多名高级官员和专家登船参观。在返航深圳经过海南省三沙市永暑礁时,科考队员高举国旗和航次队旗在甲板上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