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动态

“蛟龙”成功完成西北印度洋首潜

发布日期: 2017-03-03 17:11:14

茫茫西北印度洋上,人类第一次搭乘潜水器到达海底深处的卧蚕热液区。当地时间(下同)2月28日晚,记者在蛟龙号拍摄的高清视频和照片中看到,一座座死亡硫化物烟囱体凝然寂立在海底,默默地陪伴着漫长岁月里的洋脊变迁。

蛟龙号下潜时拍摄到的深海生物

28日1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西北印度洋首潜,这也是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2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卧蚕2号热液区,潜航员唐嘉陵、赵晟娅、杨一帆在水下停留近10小时,海底作业时间6小时5分钟,最大下潜深度3117米,顺利完成标识物布放、微地形地貌测量,并获取了硫化物、玄武岩和热液沉积物样品。

7时14分,蛟龙号布放入水,8时56分抵达预定深度。潜航员完成了潜水器全面技术状态确认与功能测试,沿测线调查和观察,了解热液区范围和硫化物分布,布放标识物,测量环境参数并放置微生物富集罐,利用测深侧扫声呐测量微地形地貌,采集硫化物、岩石、热液沉积物和近底海水样品。15时01分蛟龙号抛载返航,16时36分抵达海面,17时02分回收至甲板。

蛟龙号采集到的岩石样品

本次下潜共获取硫化物样品4块,共计4.2公斤;玄武岩1块,重18.7公斤;短柱状沉积物插管3管,其中热液沉积物1管;近底海水16升。下潜中观察到枕状玄武岩和灰白色有孔虫砂,发现一片直径约100多米的硫化物丘和死亡硫化物烟囱体,烟囱体高度达10米左右。高清摄像机拍摄到一只通体红色、体长30厘米左右类似乌贼的深海生物。

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表示,本次下潜验证了大洋28航次在该区域的海洋调查结果,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北印度洋开展深潜调查,对了解该区域的硫化物规模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接下来的潜次中还将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的资源潜力,提高相关科学研究的认识水平。

“海底地貌中,热液区的地形是最复杂的。”潜航员唐嘉陵告诉记者,作为大洋38航次的揭幕战,同时也是在西北印度洋的首潜,蛟龙团队根据以往的海洋调查资料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了充足准备,此次观察到的热液区地形存在多条深裂谷,但并未对潜器航行造成影响。

38航次第一航段安全总监、副总指挥丁忠军表示,航次首潜总体顺利,充分体现了备航工作的成效和不断提高的“蛟龙”维护技术保障水平,技术保障人员配合默契、经验丰富,蛟龙号业务化运行条件趋于成熟。(据中国海洋报 王自堃)

相关链接

  • 国家海洋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