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动态>>

“海洋六号”科考船凯旋 3名国际学员共赴航程

发布日期:2018-02-01 08:43:15

“海洋六号”调查船完成了最后一个航段任务,于1月30日返回广东东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标志中国大洋41航次科考任务的全部结束。

记者获悉,大洋41航次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自2016年开始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于2016年7月8日至9月2日、10月22日至11月14日完成,第二阶段于2017年6月26日至10月23日,共历时200天。

二百多天来,“海洋六号”船综合运用多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手段,在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合同区海山和新资源调查区开展了资源和环境调查,取得了五项科考成果:

一是开启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第二阶段勘探工作,我国在西太平洋拥有30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本航次“海洋六号”对合同区内的11个区块进行了精细勘探,进一步了解了220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块内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厚度特征,首次系统发现大量浅埋藏型结壳,为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重力柱状取样作业现场

海洋六号船布放浅钻

二是履行勘探合同国际义务。根据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积极履行合同规定的勘探工作和国际培训义务。本航次开展了资源、环境和生物调查,为富钴结壳合同区区块放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来自墨西哥、加纳、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三位国际学员开展富钴结壳海上勘探培训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推动人类共同利用和开发国际海底区资源做出积极贡献。

加纳(左)、墨西哥(中)和肯尼亚(右)三名国际培训学员结业典礼

三是拓展富钴型多金属结核调查新区域。经过两年调查,在西太平洋主要利用多波束回波探测技术快速圈定了近十万平方公里的高覆盖率高丰度富钴型结核成矿富集区;同时在5500m深水盆地首次发现砾状结壳,对于研究富钴结壳和富钴型多金属结核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四是稳步提升我国深海大洋勘探能力。航次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深海资源环境勘探,将“海马号”ROV、国产6m深海钻机、“三点激光”海底摄像技术、多波束回波探测技术等成功运用于海底矿产资源探测,首次在海山区钻获长达5.86米的富钴结壳与基岩岩芯,实现了ROV搭载钻机作业、富钴结壳声学原位厚度探测的新突破,实现了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快速探测和多参数实时定量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资源探测效率和精度。

“海马号”ROV出水

五是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嘉偕平顶山群开展环境和生物系统调查,初步建立了海山环境立体化监测体系。利用“海马”号水下机器人获取了海绵动物门、刺胞动物们、棘皮动物门等巨型底栖生物样品,对于深入认识合同区海山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据记者了解,大洋41航次由中国大洋协会、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等院校等8家国内机构以及3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员共计130名科考人员参与科考工作。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党委书记温宁等出席了“海洋六号”船返航仪式。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