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动态>>

中国网:中国大洋49航次四航段收官 国产勘探装备主导

发布日期:2018-06-19 15:53:11

6月15日,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30余天作业时间,科考队员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样品和重要数据。其中,5个站位的海洋微塑料调查作业填补了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进行微塑料观测的空白。

 “目前我们的科考范围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国产化海底勘查装备已经由弱势到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追踪全球海洋科学热点

当地时间6月15日上午9点,“向阳红10”船将航速降低为2节,约每小时3.6公里。科考队员用船上后甲板的绞盘将微塑料采样器缓缓放入海中,约半小时后将采样器收回,成功完成取样。整个过程约1小时。

科考队员将采样器网底管内的截留物洗出,放入样品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待“向阳红10”船返回国内后,这些样品将被送往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测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

“围绕国际关注的微塑料污染等海洋环境问题,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海洋微塑料监测和海洋环境治理融入全球海洋环境监测和国际治理,这也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倪建宇表示。

微塑料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种新兴污染物,又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由于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且可被鸟类以及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已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热点。

2016年,原国家海洋局启动了近海微塑料监测,随后又将范围扩大至大洋和极地领域。此次“向阳红10”船开展的微塑料调查作业,将为我国科学家了解西南印度洋海洋微塑料分布状况,评估该区域微塑料污染程度提供重要数据资料。

除了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的海洋微塑料调查之外,此前,第一航段的科考队员还在印度洋布放了气象漂流浮标和测波浮标,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印度洋投放该类型的浮标,是我国在印度洋进行深远海海气界面环境观测保障及海汽通量研究业务化工作的开端。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大洋科考范围正在不断的深入,特别是在不同海域密切跟踪全球热点和前沿问题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倪建宇说。

由弱势到主导的“中国造”

 “向阳红10”船的后甲板上,数台形态不一的设备被牢牢固定在这里,以防碰撞。其中,一台白色的状如太空飞船的仪器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瞬变电磁仪能够利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与周边围岩电性和磁性的差异进行探测,而依据瞬变电磁仪的探测数据,可以大致推断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情况,是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的重要设备之一。

“最开始我们曾考虑从国外引进这项技术,但费用高昂而且有众多附加条件,因此国内决定自主研发。”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邓显明说。

“刚开始研发出的瞬变电磁仪是双拖体,在大洋科考过程中不断改进,经过3次迭代升级后变成单拖体瞬变电磁仪。”邓显明说,在深海勘查装备软、硬件不断升级的同时,装备的人员配置和应用操作也越来越走向成熟。

单拖体瞬变电磁仪在本航次第三航段首次应用于中国大洋科考。探测数据结果表明,单拖体瞬变电磁仪具有较好的拖曳稳定性和近底作业能力。在测线偏移精度控制、离底探测高度和海上施工及探测效率方面较双拖体瞬变电磁探测仪具有一定的提升,将成为硫化物资源勘探的有力装备之一。

实现突破的又何止是瞬变电磁仪,“向阳红10”船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几大科考利器:AUV(水下无人无缆潜器)、电视多管取样器、中深钻(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和深海电视抓斗等,都是由国内自主生产,并且性能与国外相比毫不逊色。

“当前,西南印度洋已经成为我国国产高精尖深海勘查装备的试炼场。”邓显明说。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