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向着深海勇往直“潜”

发布日期:2021-08-20 10:24:19

image.png

“悟空”号全海深AUV作业现场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完成“悟空”号第三阶段海试任务,乘船返回山东青岛码头。


海试期间,“悟空”号全海深AUV(无人无缆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7000米级海试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7709米,创造了我国AUV下潜深度新纪录,成为仅次于俄罗斯“勇士—D”AUV,世界上下潜第二深的AUV。


多次演练备首战


3月6日,“悟空”号开展本阶段海试首次下潜作业。当时,西太平洋上,刮起了6级大风,浪高达2.5米。这是“悟空”号首次在如此恶劣海况下进行下潜。


“为顺利完成首次下潜,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悟空”号副总设计师、潜水器本体负责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曹建表示,“此前,船上试验部的船员和项目组共同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作业流程,就潜水器、水声定位基阵、通信声呐设备的回收布放开展了演练,为顺利完成首次下潜奠定了基础。”


通过各项演练,项目组和船员熟练掌握了操作口令和作业流程,有效提高了操作技能。本次作业中,大家按照操作流程,共同完成了“悟空”号布放回收,最大下潜深度为5016米。


下潜期间,项目组对潜水器的水声通信、水声定位、抛载自救等关键系统进行了测试,操作“悟空”号完成了海底摄影、摄像、采集水样等作业项目。


“首个潜次中,‘悟空’号技术状态稳定,圆满完成了预定作业任务,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曹建说。


向更深处“潜”行


首战告捷后,项目组顾不上庆祝,立即对“悟空”号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保养。一天后,“悟空”号将进行第二次下潜。


3月8日,项目组决定在更大深度海域开展下潜作业。


当天,海风澎湃,海浪依旧,浪高约2米~2.5米。有了前一天的作业经验,队员们配合起来更加流畅。“悟空”号于8时45分入水,15时20分出水,最大下潜深度达6656米。


本次下潜,“悟空”号在海底连续工作了3小时17分,再次完成了水声通信、水声定位、抛载等系统测试,并在6656米深处采集了水样,达到了预定作业目标。


目睹此景,“悟空”号项目副总设计师、潜水器控制系统负责人李岳明非常兴奋。此前,中国AUV下潜深度纪录为5213米,本次“悟空”号下潜达到6656米,已经成为我国下潜深度最深的AUV。


创造深潜新纪录


3月21日是“悟空”号本阶段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为挑战更大深度,项目组专门选择在7700米水深的海域进行下潜作业。


按照计划,本潜次将对“悟空”号“单信标与多源信息融合定位”的精度进行考核验收。为节约作业时间,项目组于前一天晚间开展了“悟空”号的水底单信标布放与标定工作,并持续到次日凌晨3时40分。


3月21日6时,项目组开始进行“悟空”号作业准备。“悟空”号于8时43分布放入水,15时33分出水。本潜次中,“悟空”号在海底航行了3小时15分,拍摄了大量海底照片和视频,最大下潜深度达7709米,再次刷新了中国AUV下潜深度纪录。其间,“悟空”号相关技术性能达到考核要求,部分性能优于规定指标。


拎包就走成常态


海试期间,“悟空”号各项技术性能得到了现场专家组的肯定,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海试的成功,离不开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2017年,在科技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开展了全海深无人无缆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李晔任该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


这个名为“悟空”的全海深AUV,长2米、宽1米、重约1.3吨。历经2年的刻苦攻关和潜心研发,项目组于2019年完成了“悟空”号1500米级海试。


2021年1月,项目组接到任务通知,赶到青岛登船执行“悟空”号海试任务。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外地来青人员需隔离14天。为了不耽误海试,他们只能挥别家人,提前出发。


项目组成员史铭说:“我们的行李一直在办公室,拎包就走成了常态,这些年都习惯了,家人也很理解。”


春节前夕,项目组按照防疫要求完成了隔离。春节,是家人团圆的时刻。但在青岛的装配车间,他们默默完成了“悟空”号的陆上组装、测试,做好了海试的前期准备。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本次海试的成功,为“悟空”号开展11000米级试验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重新出发,在探索深海科学奥秘的道路上继续奋勇拼搏。”李晔说。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