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动态>>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发布日期:2023-10-24 10:33:40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各国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共促蓝色合作共奏丝路海韵”主题,深入交流在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发展机遇。10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一带一路”倡议给蔚蓝的海洋带来了许多关于共同繁荣的故事。

image.png

海洋合作专题论坛现场

发展蓝色经济 共享技术成果

世界经济论坛平台与影响力大中华区总负责人周海玲:绘制可持续水产养殖路径图

世界经济论坛平台与影响力大中华区总负责人周海玲带来了可持续的水产养殖路径图,希望能够带动整个海水养殖业的变革。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水养殖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行业。作为一种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方式,海水养殖不仅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海产品供应,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首先要倡导负责任的海产养殖和生产,这样才能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周海玲说,必须充分释放人的潜力和社区潜力,提高互联互通,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水产体系。

周海玲介绍,过去几年,在中国自然资源部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出了一个多利益相关方共建可持续的蓝色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她希望能够通过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向全球分享中国在海水养殖方面的解决方案。

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司高级顾问素丽·萨特普敏:平衡好发展与保护两大课题

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等多重挑战。保护好海洋生态、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加强海洋合作等是各国嘉宾的共同关切。

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司高级顾问素丽·萨特普敏谈到,如何有效地平衡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课题,需要把宏观政策、具体做法都协同起来,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要齐心协力。“政府、地方、社区还有企业要一起合作,确保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以和谐的方式共同繁荣。”

“挖掘蓝色经济的潜力需要现代化的有效实体基础设施支撑,这样有助于增强互联互通。”素丽·萨特普敏说。泰国是鱼类产品出口大国,基于渔业管理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渔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泰国正与国际机构合作建立伙伴关系来发展海洋产业,签署了多项双边和多边协议,共同发起研究项目,分享技术,充分发掘海洋经济的潜力。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重:加强海洋经济政策互联互通

“一边建着大桥,一边就有海豚游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重分享了在克罗地亚建设佩列沙茨大桥的经历。因为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这个地方就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旅游地”。

陈重介绍,海洋经济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专业程度高,全球海洋经济政策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国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和规划方案,为大型综合类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合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他建议与会各方围绕海洋新能源、环境保护、海洋渔业以及海洋综合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引领各行各业稳步发展,为全球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打造更加惠民惠企的营商环境。

他还建议与会各方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生态预警能力,加强海岸线修复,开展海洋生态保育,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海洋生态 增进海洋福祉

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系统做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保护海洋生态、增进海洋福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副所长陈彬介绍,海洋三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侧重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修复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陈彬个人专业方向主要是保护生态学,他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及国际合作层面分享了观点。

陈彬认为,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方面,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整体和系统上做好保护修复规划。由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必须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或生物类别开展保护修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的《昆明宣言》提出,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陈彬认为,这需要全球各国一起合作,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因为很多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与目前生物多样性退化严重的地区都位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更需要我们共同合作形成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网络。此外,海洋是连通的,是一个整体,跨界污染是每个涉海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如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以及目前正面临的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核污水进入海洋后,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这需要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合作,共同应对海洋跨界污染所带来的挑战。

柬埔寨智慧大学副校长兼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区局副局长斯雷·孙立昂:不断取得务实的合作成果

柬埔寨是很多国际条约的缔约方,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国正采取措施,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设立海洋保护区,实施可持续的渔业策略等。

柬埔寨智慧大学副校长兼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区局副局长斯雷·孙立昂介绍,柬埔寨与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始于2013年,中柬双方专家不断沟通交流。2016年,双方签署《中柬关于海洋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从2019年到2022年,双方在海洋空间规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联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起了柬埔寨的第一个海洋国家公园。

斯雷·孙立昂表示,柬埔寨期待着和中方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在海洋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务实的合作成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研究员梁志耀:保护好我们的海岸线

“每分钟都有差不多一卡车的塑料瓶倾倒在大海里,塑料的污染会导致海洋环境的退化。”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研究员梁志耀谈到,我们要有更多的紧迫性来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的海洋。

梁志耀表示,面对不断增长的海洋资源需求,要保护好我们的海岸线,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平衡好利用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实时监测和管护,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应性的管理措施。

“我们不能单枪匹马来做这项工作,要共同合作,保护这些不可或缺的资源。”梁志耀说,希望能够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联盟,让多方力量跨国聚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公众参与活动,让全社会更多地珍视海洋资源和环境,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减少使用塑料。

科学利用海洋 共建蓝色家园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科技创新提供蓝色动力

发展蓝色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须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论坛上分享了香港目前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国非常重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平衡,如此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孙东说,海洋资源丰富,可以推进生物科学、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进步,相关技术也能够帮助开辟新的行业,例如通过对海洋生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

创新不仅能够为发展蓝色经济开辟新的道路,同时也能够带来新的机遇,例如使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来保护海洋环境。孙东介绍,一家香港公司开发了一款清洁机器人,由太阳能驱动,可以使用 AI技术寻找海洋垃圾及其清理路径。他相信,释放科技创新的力量,提供蓝色动力,可以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建立全球海洋能源发展联盟

当前,海洋能源开发进入绿色低碳转型快速发展期,为蓝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表示,对于海洋来说,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能源。在开发海洋绿色能源的过程中,要提高海上能源的生产效率,并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合作开发。

“海上能源多数讲的是石油天然气,然而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潮汐能、波浪能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罗必雄建议,在开发海洋绿色能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海上能源开发本身也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海上绿色低碳能源将加快替代化石燃料。第二,要提高海上能源的生产效率,需要科技的进步。第三,海洋能源的发展应该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第四,要创新商业模式,倡议建立全球海洋能源发展联盟。

印度尼西亚国家科学创新署地球科学与海洋学院院长奥克西·莱德嘉萨:关注海洋中的微生物

“讲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中的微生物受关注较少。”奥克西·莱德嘉萨说,特别是珊瑚中的微生物,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关系密切。

奥克西·莱德嘉萨介绍,很多东南亚国家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珊瑚礁疾病,人们开始对珊瑚的疾病进行病理学研究,发现可能是因为微生物的感染造成的。另外,海洋微生物研究现在进入了深海领域,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所以需要在深海环境开展合作,建议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珊瑚微生物学和深海微生物学中开展能力建设。

奥克西·莱德嘉萨谈到,印度尼西亚明年将推出一个奖学金项目,关注生物多样性利用与深海技术,希望与会各方在深海技术方面能够开展跨国合作。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487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270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